《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
本書作者本·布拉特挑選了大量世界知名的英美文學作家,并收錄了他們全部的長篇小說進行了詞頻分析,他嘗試從作家的作品中找出專屬於他們獨一無二的“文學指紋”,顧名思義“文學指紋”就是說這位作者對哪些詞有偏好和倚重,而後通過觀察這些詞也能或多或少能揭露作家的寫作特色。作者挑選了“喜歡詞”和“依賴詞”作為介紹。簡單而言,“喜歡詞”就是說一些不算太常見的單詞,但作者對這個詞的偏愛大於其他作家,原則為每10萬字至少出現1次;而依賴詞則相對而言是較為常見的詞語,其他作家也會用到,但總的來說這個作家用得頻率比較多,原則是每10萬字至少出現次。隨後作者還很貼心的列出了一張表格,表格所收錄的作家縱軸跨越了諾貝爾文學獎的經典文學小說至通俗暢銷的現代小說,而橫軸則貫穿英美數百年的時間。下面來看看四個作家的例子第一位:喬治·RR.馬丁他就是早些日子以狂風之勢席捲全球的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的作者,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作品。這位作家時至今日總共寫了8本長篇小說,作者經過統計後得出其最喜歡的詞前三分別是“龍”、“斗篷”和“清白”,而最依賴的詞是“女士”、“紅色”和“黑色”。確實,喬治·馬丁架空了一段真實歷史時期,虛構出了一個充滿魔幻的世界,裡面充斥著龍、異族、戰爭、權謀、魔法等等的元素。相互融合生長,再澆灌以馬丁非凡的想像力,結出了讓人擊節讚歎的情節。而這些詞對於馬丁的虛構世界的描述自是必不可少的。權力的遊戲海報(圖片來自Google圖片)第二位:J.K.羅琳稱她為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作家也不為過,她的作品在全球狂銷5億本,成為全球銷量第三的書籍,憑藉超凡卓絕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精彩絕倫的魔法世界,讓不少讀者沉溺其中。而“J.K.羅琳”最喜歡的詞你是不是大概也能猜出個一二來呢?是的,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魔杖”、“巫師”和“魔藥”,而最依賴的詞前三分別是“魔杖”、“點燃”和“教授”。這些詞和畢竟和她的作品關聯性非常大,其中“魔杖”更是位於兩者之列,畢竟哈利波特總得揮舞他的“魔杖”才能釋放出魔法嘛!而魔法學院中的各個“教授”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角色,這時你是不是會想起“鄧布利多”呢?因此“教授”這個依賴詞也是情理之中。J.K.羅琳(圖片來自Google圖片)第三位:斯蒂芬·金可能你不怎麼熟悉這位作者,但是以他作品改編的電影你肯定看過或有耳聞,《小丑回魂》、《迷霧》、《閃靈》、《肖申克的救贖》一部部都是經典。斯蒂芬·金可是被譽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他的驚悚小說可謂膾炙人口,傳播廣泛,與此同時還著作等身,創作噴湧期不曾停歇。直到今日他已經創作了51本長篇小說,那麼他最喜歡的詞是什麼呢?分別是“該死的”、“等等”、“他媽的”,而最依賴的詞分別是“看”、“後面”、“圍繞;附近”。看到這裡可能會莞爾一笑,因為這些詞就是驚悚小說不可割捨的一些表達情感和營造氛圍的詞。斯蒂芬·金(圖片來自Google圖片)第四位:歐內斯特·海明威說了三個現代通俗文學的代表人物,不妨挑一個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經典文學巨擘來看看,海明威絕對是一個家傳戶曉的作家,頭頂著硬漢光環。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估計連小學的黃毛小兒也有所耳聞。那這位文學水準位列世界之巔的作家最喜歡的會是什麼詞呢?前三的分別是“門房”、“在船尾”和“干邑”,而最依賴的詞分別是“心”、“似乎”和“可以”。嗯?這個“干邑”是什麼東西?這個“干邑”其實是一款法國葡萄酒的名稱,所以由此猜測,在海明威作品中的人物應該挺喜歡喝這種“干邑”的酒。其實海明威自已就是一個嗜酒如命的人,他即使躺著醫院裡,也要拿出一小瓶紅酒佐餐,喝一杯咖啡或一杯幹邑。無論他多少歲,在哪個國家,酒吧是他一定要去的地方。據說他晚年隱居在古巴海邊期間,也是每天都雷打不動地到一家酒館報到。今天,世界各地都有以他命名的酒吧,它們都不叫做“bar”或“pub”,而是專門的“Hemingway’sTavern”(海明威的酒館)。因此可以看出海明威對這款酒是有所偏愛,不然也不會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之中,並成為他最喜歡的詞。歐內斯特·海明威(圖片來自Google圖片)文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可以說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內容蘊涵著作者原本的生活,這種最質樸本我的無意識習慣轉化為作品中的字、詞、句,進而再表現出來,就如管中窺豹一般,從這些蛛絲馬跡中往往能揭示作者的生活、愛好、心理等等。因此,看著這張表格,就宛如被作者本·布拉特帶到了一個案發現場,而那些字詞就是給出的線索,剩下的就是靠自已去對作家進行一番的猜測推想,十分有趣呢。到此順便點一點題,本書的書名《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中的作家納博科夫,最喜歡的詞是“淡紫色”喲!“當代小說之王”納博科夫(圖片來自Google圖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