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5月2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布年综合评价招生初审名单,全国共计人通过初审,其中黑龙江省有来自19所高中的64名考生通过。通过初审的考生需在5月29日24:00前确认考试,逾期未确认视为主动放弃。
说明:
1、本文中初审数据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招生网”;
2、由“升学君”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年综合评价招生初审通过人数各省市分布北京外国语大学年综合评价招生黑龙江初审通过人数各中学分布数据分析与时评
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招生在黑龙江省已开展四年,逐步被黑龙江的家长们所熟悉和重视。
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只面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等22个省市招生,初审通过人数分布在22省市的所中学(含分校)。其中,北京市初审通过人数最多,共计人;其次是山东省,共计人;第三位为浙江省,共计人。其中,通过人数上百的省市有7个。北京市第中学以34人位于中学榜第一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32人排在第二,长郡中学以25人排在第三。在所中学中,有32所中学通过人数为10(含)以上,其余中学初审通过人数为个位数。
黑龙江省初审通过人数为64人,来自19所高中,以哈尔滨市、大庆市的省重点高中为主,其中,大庆市通过人数最多,共计23人;其次是哈尔滨市,共计19人。大庆市第一中学以11人位于黑龙江省中学榜第一位,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以8人排在第二。
从数据来看,黑龙江考生在全国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是省重点高中的孩子,需要通过丰富课外活动,真正达到语言能力的提升。同时黑龙江考生和家长对高校招生政策并没有做到足够了解,在初审通过名单中,仍有很多省重点高中的通过人数为0。即便是省会城市哈尔滨,高中老师与家长对于高校教育信息不对等的现象也很严重。我们希望龙江家长们可以积极自主的了解升学前沿动向,为孩子科学的做好职业与生涯规划,让龙江的孩子们在全国人才选拔大军中,占有属于我们的一席之地!
附:北京外国语大学年综合评价招生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初审结果为“通过”的考生需在报名系统确认并到我校参加能力测试。未确认的视为放弃,我校将不安排考位。
2.能力测试形式为面试,满分50分,包括外语测试(满分25分)和中文面试(满分25分)。能力测试成绩由上述两部分相加而成。外语测试包括中学阶段所学外语语种(应与高考报名所选语种一致)的口试以及其他一种外语的模仿。中文面试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单独面试。
3.复语考生必须参加复语测试,考试时应提供所在学校出具的复语学习证明或考试等级证明。复语测试(满分5分)为口试。复语测试成绩达到3分的作为附加分计入能力测试成绩;否则不计入,同时取消其复语资格,但保留其作为非复语考生的资格。
4.能力测试时间:年6月16日7:00-19:30
测试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
(具体分组安排报到当天告知)
5.报到:
报到时间:年6月15日8:00-10:00(未按时报到者,取消考试资格,报到顺序按排队先后进行)
报到地点: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服务中心(北外东院学生中心楼一层)
报到所需材料:
1)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户口簿原件)、高考准考证原件
2)从报名系统中打印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综合评价报名基本信息确认表”和“学校推荐信”,两份均要求是盖学校公章的原件。
3)考生须于6月9日-6月14日登陆报名系统下载并打印《北京外国语大学年综合评价招生准考证》。
6.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校将增设体育科目测试,测试时间为6月15日。具体测试项目为:男子50米跑、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游泳;女子50米跑、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游泳。考生任选一项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后续的能力测试。合格标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年版)》为依据;其中游泳为我校自设项目,合格标准为任选一种泳姿或多种泳姿在7分钟内连续游米。
7.校园开放日:我校于6月15日8:30-12:00在东校区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欢迎广大考生及家长参加。
附:北京外国语大学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首批“工程”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已开设98种外国语言,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按照时间先后,学校开设语种包括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日语、阿拉伯语、柬埔寨语、老挝语、僧伽罗语、马来语、瑞典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瓦希里语、缅甸语、印尼语、意大利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豪萨语、越南语、泰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洛伐克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菲律宾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马耳他语、孟加拉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拉丁语、祖鲁语、吉尔吉斯语、普什图语、梵语、巴利语、阿姆哈拉语、尼泊尔语、索马里语、泰米尔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蒙古语、亚美尼亚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语、茨瓦纳语、恩得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亚语、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比斯拉马语、达里语、德顿语、迪维希语、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隆迪语、卢森堡语、卢旺达语、纽埃语、皮金语、切瓦语、塞苏陀语、桑戈语。学校秉承延安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目前已基本开齐个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用语,预计到年,外语语种数量超过种。
学校现有19个学院,6个直属系部,8个校级实体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成立国际研究生院,陆续成立许国璋高等语言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等众多特色研究机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北外学院、国际组织学院。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等。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37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等。
学校开设本科专业个,其中有41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金融、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法律、会计专业硕士点。在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级为A+,位居全国榜首。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学校语言学、现代语言2门学科再次进入全球前强,居国内同类院校之首。学校编辑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国际汉学》四种全国核心刊物,出版《国际汉语教育》《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国俄语教学》《俄语学习》《德语人文研究》《英语学习》《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国应用语言学(英文)》等刊物,为加强区域国别研究,学校还正式创刊《区域与全球发展》。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学校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人,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人。学校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项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高水平师资。教师中超过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本科在校生人,研究生(硕士、博士)人,学历留学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