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年轻人说,他住在几千年前的祖先留下的洞穴里,这是一种耻辱还是骄傲,不同时代的马泰拉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马泰拉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大区,其老城区萨西区被推测为意大利最早的人类居所,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
所谓萨西,意大利语中的SASSI,原意为石头,在这一地区特指在钙质岩石上掘出的供人居住的洞穴。漫长的历史中八方风云在这片荒凉的山地间来来去去,从古罗马到伦巴第,甚至它还在拜占庭和德国皇帝的角力中左右为难,又曾经被来自来自北方的诺尔曼人统治。
不管权利如何在各方枭雄手中更迭转移,马泰拉的洞穴民居一直在峡谷两边的山崖上静默地存在着、蔓延着,成了几千年来那些山崖的一部分。
在一个骄阳如火的夏日到达马泰拉。火车站在山下,老城区在山上,于是决定奢侈一把打的,没想到汽车走了大概才三分钟就停在一个广场上,司机说前面老城区是步行区。原来在马泰拉出租司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带路而不是开车,当然如果你需要,他也可以帮你背行李。
旅馆就在半山上,有个视野无敌的大露台,站在露台上举目望去,视野所及皆是这样层层叠叠的屋子,中间隐匿着无数迷宫般曲折上下的小巷和台阶;低头向下望,则是高高低低的屋顶和小块的广场。
这是一个贝壳的化石。沧海桑田啊,跟这贝壳的故事比起来,就算几千年的历史也太过短暂了。
旅馆的部分房间就是洞穴,床铺上方的拱形屋顶上有块带雕刻的装饰物。
这样错综复杂的道路,让人想起荷兰版画家M.C.ESCHER笔下那些诡秘的空间,那些阴阳正负在不觉间偷换的画面。
像不像?
太阳渐渐变得温柔,空气渐渐变得冷静,走出旅馆,穿过这样拱门走进斜阳里的马泰拉。
最爱看黄昏时分人家院落里的日子。
也爱看各种角落里不起眼却独具匠心的小细节。这是一家小饭店的招牌。
某户人家栅栏小铁门的装饰。
炊烟从萨西区的老屋子上袅袅升起,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活还在继续。
这样长长的台阶总让人浮想联翩。如果有一个白色连衣裙的窈窕背影孤独走过,那该是多么美妙的画面。一对中年游客,缓缓的步履中透着几分从容和惯性,另一种优雅与魅力。
斜阳快要照不到远处山口的SANTAOGOSTINO教堂了,天空中盘旋的鸟儿飞在回家的路上。除了那些被列为世遗的有着绚烂壁画的洞穴教堂,马泰拉还有很多其他风格的教堂,从罗马风的,到巴洛克的,到拜赞庭的,又或者是几种风格交融的,大有看头。可惜这次停留时间太短,只能留下次了。
沿着台阶走到一个小山顶,一群游客正在听导游介绍维修中的马泰拉主教堂。偷听了一耳朵,导游说当年这里曾经有一次严重的地震,大多数房屋都毁了,大教堂却毫发无损。
绕过教堂,又是一大片老屋子密密麻麻沿着山坡铺展开来。这跟置顶的图片可不是同一个山坡,这是背对背的两个山坡。我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我认识的漫画家阿梗老师会一再用“太壮观”来形容马泰拉,之前我看任何照片都不能领悟这两个字,现在才明白,这个沿着数面山坡延绵的城市,没有一张照片能把它的壮丽完全收进画面。
一条叫Gravina的小河切割出这个深邃的峡谷,峡谷两边的山崖上都分布着洞穴。可惜这张照片拍的时间光线不对,照片右边山崖上那些新房子的下面,阴影里,有一大片从小图上看比较碎的密密麻麻的石头,那其实就是扎堆的洞穴民居。
另一边的山崖上也有很多洞穴遗迹,但是看上去都已经完全废弃,洞口荒草凄凄了。
残阳中,那块藏着洞穴教堂的突兀的大岩石看上去宛如天外来物。而它脚下左边那个SanPietroCaveoso小教堂是马泰拉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夕阳终于隐去了。宝蓝色的透明天幕下,山坡上的灯火次第亮起。夜色让马泰拉从古朴苍凉厚重变得神秘浪漫妖娆。
独自走在这些迷宫般的小巷里,听着幽静的巷子里自己的脚步声。
上上下下的台阶,横七竖八的岔路,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走向哪里。一拐弯,或是寂寂无人的角落,或者谈笑声中飘来的美味的气息。
夜色让每一条小巷都显得格外神秘。
穿过小巷来到新城区,这里有宽阔的街道,时尚的商店,气派的市政厅,还有几处精美的教堂。虽然已是夜晚十点,街上依然热闹。
教堂墙根下聚会的中学生们,依然是热情的南意风范。
夜渐渐深了,离开热闹的新城区,重新走进萨西区的寂静。这是SanGiovanniBattista小教堂。黄昏的时候路过这里,有成群的孩子在这块小空地上踢足球,骑自行车,此时孩子们的笑声都散去了,这座风格混搭的建筑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恬静秀丽。
如果你心动了,那就快来加入我们吧!!!
点击下方路线标题查看路线信息
8月14日罗马出发3日游
水上乐园+溶洞
天堂小镇+马泰拉
——内容来自网络,
部分内容由国风旅行原创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