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點擊藍字
秘魯是聞名世界的古印加文化發祥地,文化資源豐富,有十二項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中。年,金怡霖(Karen)獲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實習計劃”實習人員,在對西班牙語一竅不通之下,隻身到秘魯的利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加入文化部門。一年來,她見識到秘魯的文化遺產保育、不同部族的傳統文化、秘魯的風土民情,其西班牙語水平亦得到大大提升。這趟文化之旅,讓Karen大開眼界,也豐富了她的人生閱歷。
金怡霖(Karen)到秘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部門展開實習計劃
跳入未知新領域
為了讓澳門青年拓展國際視野,從工作歷練中促進專業成長,澳門人才發展委員會與澳門基金會聯合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實習計劃”,讓澳門青年有機會走向世界,前往國際組織工作學習。Karen對世界文化遺產深感興趣,希望透過參加UNESCO實習計劃學習有關知識,增廣見聞:“我很喜歡認識當地文化,我認為文化可以推動社會發展,也影響社會政治。”
Karen是理科生,大學時在香港修讀生物學士學位,碩士研究海洋生物。工作和科學、環境研究等相關,但她對歷史、文化遺跡等課題很感興趣:“對我來說,文化保育是一個新的領域,所以想要去探索一番。我著重成長經驗,之前讀大學,我也曾去過澳洲、日本、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做實習工作,我認為趁年輕要將自己的心打開,將目光放遠一點,所以決定參加計劃前往秘魯。”
金怡霖對歷史、文化遺跡等課題很感興趣
秘魯以西班牙語為主要語言,但當時的Karen對西班牙語一竅不通,出發前只讀了一些基礎課程,學會一些簡單生字便出發。到了秘魯後,由於整個語境不同了,Karen學習西班牙語大有長進。她說:“開始時的一個月,大部份的字和路牌都看不懂,說不出想說的,聽不懂要聽的,但慶幸有英文基礎,也不難理解,基本上一、兩個月已經看得懂了。我每天都看報紙、電視新聞學西班牙語,下班會去上西班牙語課。經過十個月左右,我已經有很大進步,現在正準備考西班牙語國際中級考試B2。我覺得所有事情起步都很難,但從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會覺得很開心。”
人生路不熟的Karen,到了秘魯後,才深感社會安全的可貴。她說:“治安問題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文化衝擊,如果不去這麼危險的國家,你永遠不會知道澳門、香港有多好。在秘魯,天天看新聞就像看恐怖小說,每天三、四個人身亡彷彿是常態,槍擊案、搶劫、強姦、交通意外也經常發生,我也曾在過馬路時被車撞倒入院。不過犯罪在任何國家都是無處不在,我會提醒自己保持警覺性。為了保護自己,我大多時候過了晚上九點都不會出門。”
異國的文化激盪
Karen到UNESCO加入負責保育文化遺產的文化部門,她的工作主要負責翻譯、資料蒐集和活動協調。她說:“雖然在部門裡工作用西班牙語,但和總部溝通用英文,所以我需要擔任翻譯,也因應項目做資料蒐集,看相關報告文獻,還有協助其他同事手頭上的文化保育工作;我學習到如何將遺產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學習當中的法律條文和程序;參與活動協調如一些關於利馬將來政治發展的講座、女性科學家獎頒獎禮活動等等;秘魯有多種土著語言及方言面臨消失的危機,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將它的文化價值保存下來和擴展出去。”
金怡霖在UNESCO主要負責翻譯、資料蒐集和活動協調等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Karen認為秘魯許多藝術文化作品都很有特色,特別談到自己見過的各地不同手工藝時,她說:“當地文化局會舉辦一個博覽會,當中全國著名的手工藝家都會參展,參展作品有些是南瓜雕刻,有些是衣服、帽子……有種手工藝叫‘tablasdesarhua’,讓我印象深刻,藝術家在板上畫上傳統圖案,極具特色。大家都會用當地資源來創作,如住沙灘附近會用蘆葦來造草帽、住亞馬遜森林會用鸚鵡的羽毛來造手工藝品等等。”
Karen還分享了UNESCO舉辦的一個推動陶瓷工藝保育的計劃:“因當地水浸,相關工作室被淹沒,造成了損失也令手工藝有滅絕的危險,所以UNESCO在教育上推廣鼓勵當地小朋友學習這些手工藝,令當地小朋友明白保護自己的區域文化是要靠當地人。這種文化保育方式很值得我們學習,既保留了手工藝技巧,也注重保育背後的歷史和傳承。”
金怡霖喜歡秘魯文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通過這次實習,Karen表示除了擴闊個人視野外,也反思了自己的“身份認同”:我透過理解秘魯的文化,更加理解中國文化和秘魯不一樣,也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和社會關係有更深的體會,我亦會思考作為中國人應如何將自己的文化傳承。此外,也感受到秘魯人的愛國精神,他們熱愛自己的土地,以自己家鄉為榮。”
每一個部落都有不同特色的穿著,人們都對他們的傳統引以為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世界的萬花筒
秘魯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亞馬遜森林孕育出千變萬化的世界,Karen形容秘魯大得花一年也探索不完:“單單薯仔都有4,種,而每種薯仔還有不同的專門食法。亞馬遜森林裡有多種不同的水果,在這裡,我看到了很多從沒有看過的水果。此外,Cajamarca的狂歡節令人印象深刻,我很喜歡吃奶製品,那裡的農物博覽會有當地的芝士奶製品、焦糖煉奶等等,都是用當地資源新鮮製作;還有身穿傳統服飾參加馬術比賽,小朋友也一起跳舞,跳舞對南美人來說就呼吸一樣。另一方面他們也注重娛樂,十分享受生活,讓我明白到知足常樂的重要。”
Karen表示,在秘魯看到了很多從沒有看過的水果及食物,單是薯仔便有4,種。(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Karen形容秘魯是世外桃源,自然資源豐富且壯闊,但同時也心痛這裡的環境污染問題頗嚴重:“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不少自然資源被破壞,很多森林會被‘火燒旺地’,他們會燒樹開墾建屋,這方法並不好,但由於祖先也是這樣做,他們就‘照版煮碗’。秘魯的教育水平不高,未能完成中學就要出來打工的人有不少。如果國家沒有良好的教育,社會便很難有序發展。社會始終要靠教育去改變,我認為讀多點書,行多點路,看多點東西是很重要。世界真的很大,所以我覺得人需要放開懷抱,盡情去接觸和探索。”
Karen形容秘魯是世外桃源,花上一年也遊歷不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習計劃》現已接受報名,
詳情請瀏覽:
END
合作單位:
人才發展委員會
Comiss?odeDesenvolvimentodeTalentos
↓正向專題↓
●同享深度遊——胡玉沛以“探索號”為旅業“把脈”
●陪着你走——李嘉美以《共老》念親恩
●“疫境”下同心前行——專訪澳門演藝人協會
●由另類走向專業——專訪傑出司儀陸翬
●有“理”有“我”,抗疫同行——專訪澳門理工學院校友會
●搏擊運動,全民參與——專訪傑出教練蕭自康
●童真不改有心有愛——專訪大老鼠兒童戲劇團
●畫出我天地——專訪漫畫家陳文
●將澳門音樂推得更遠——專訪電台監製陳宇健
●吟詩作文慰平生——專訪醫生作家譚健鍬
●感受文化,探索自然——專訪UNESCO實習計劃人員林偉儀
●電音文化嗨起來——專訪“低窪電音”
●手語搭建共融橋樑——記澳門聾人協會手語視像翻譯服務
●繪出“魔妝”大道——專訪彩妝藝術家徐婕
●放眼世界,樂於探索——專訪UNESCO實習計劃人員黃梓然
●向濫藥說不!——禁毒大使“哈樂”成長記
●未知死,焉知生——記街總“樂在晚霞”服務計劃
●滿腔熱誠,內外兼具——專訪博彩從業員吳莉莉
●勤勉好學,發展潛能——專訪博彩從業員李錦麟
●勇於探索,無懼挑戰——專訪人力資源高級經理黃凱汶
●用心服務,弘揚美食之都——專訪餐飲經理馮均源
●持之以恆,樂觀自強——專訪博彩從業員林碧玲
●持續進修,力爭上游——專訪博彩從業員楊永禧
●愛運動,重養生——專訪博彩從業員黃惠珍
●提升服務,成功轉型——專訪博彩從業員徐健永
●放眼國際,跨越金融界木人巷——專訪荷寶執行董事繆子美
●勤奮,刻苦,博學——專訪劍橋大學博士林微微
●澳門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專訪培正設計與科技科
●克盡己任,不辱使命——專訪鏡平學校升旗隊隊員
●自己垃圾自己負責——專訪“澳門不是垃圾站”資源回收計劃
●守護小城的“蟻俠”——專訪昆蟲生態學者梁志文
●扶貧助學,搭建橋樑——記菁英會辦渝學生訪澳交流團
●電子教學助幼童英文起飛——專訪培正傑出老師鍾慧玲
●讓白色巨塔不再冰冷——專訪小紅點小丑友伴計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專訪培正中華文化館館長鍾春暉
●不屈不撓藍血人——專訪慈幼籃球隊教練團
●人人平等,共享發展——扶康會舉辦康復國際亞太區會議後記
●讓學生擁有自己成長的賽道——專訪鏡平田徑隊師生
●呼吸間的生活哲學——瑜伽導師戴詠如(Yuci)
●結伴成長,延續愛心——專訪鮑青網義工團隊
●紅藍兒女動起來!——專訪培正體育科師生
●以STEM啟發未來科學家——專訪藍點科普教育創辦人吳以航
●建構舞台的奇幻世界——專訪劇場設計師林嘉碧
●同心協力,構建融和──記扶康會籌備康復國際亞太區會議
●潛能盡顯,活出真我——專訪傑出司儀周啓陽
●以繪本發掘“青洲山寶藏”——專訪藝術家方惠萍
●棋藝啟迪智慧,豐盛人生──專訪澳門五子棋協會
●《燈塔》下的小城風貌——專訪本地動畫導演李沛榮
●觀景窗裡的溫柔世界——專訪攝影師劉鳳愷(Don)
●以科研引領世界——專訪機械學習工程師陳逸翀
●奮發向上,融國家發展大局──馮家輝異鄉追夢人
●學海無涯勤為岸——專訪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育嬰員李青峰
●毋懼艱辛,終成大器──專訪酒店餐飲部總廚古志華
●北美攝影夢——專訪攝影師官宏滔
●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專訪澳門首位土生土長IEEE會士麥沛然
●積極進取,銳意創新——專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葉匯
●開拓藝術視野,陶冶心性——專訪獨立製作人陳詩琪
●闖蕩秘魯,開闊眼界——專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習計劃人員林嘉雯、黃君怡
●澳科創揚威國際,弘創新創業精神——專訪項目負責人雷震
●《芝麻高高》敢想敢飛──夢想計劃協會十周年推原創歌舞劇
●萬聖節,玩不停──社區志願服務協會促親子同樂
●敬業向上,好學不倦──專訪國家職業資格高級技師蔡添明
●越唱越強的“愛麗絲”──專訪歌手曾詠欣
●蘇家樂──演員之路戲劇是一種修煉
●傷健共融,創新活力──專訪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
●創新創意,敢想敢拼──專訪IT工程師江朝暉
●一股傻勁走電影路──專訪導演黃婷婷
更多精彩內容,
記得緊貼
“正能量协进会MPEA+”公眾號!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
但請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maalm.com/lmjt/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