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利马  > 利马简介 > 正文 > 正文

利玛窦莫扎特与达middot彭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4/13 23:43:24

疫情中,竟然意外地在网络上观赏了两部百分百“香港制造”的“现代歌剧”——风格、手法、效果、内容、主题截然不同,但却都是具有独特创意的香港“歌剧”制作。

首先观看的是9月4日晚首播的《利玛窦的记忆宫殿》(简称《利玛窦》),翌日晚则观赏了《当莫扎特遇上达·彭特》(简称《莫扎特》)。

这两个制作有好几点相同之处,《利玛窦》是进念·二十面体在疫情剧场停摆的情况下于网上开展“ZLive活”系列节目,将十年前(年)的七幕多媒体歌剧《利玛窦的记忆宫殿》重新剪辑并配上英文字幕而推出的网络版。《莫扎特》原是年6月21日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首演的制作,去年曾将“普通话版”带到上海,作为“香港节——艺汇上海”参演节目,于11月30日及12月1日在上海时尚艺术中心演出过两场。这次的修改版原计划是作为今年“赛马会艺坛新势力”的节目,但因疫情未能在剧场演出,便改作网上版放映。也就是说,两个制作都和疫情有关。

此外,两者虽然都是“香港制造”,但三位主角人物——利玛窦(MatteoRicci)、莫扎特(Mozart)和达·彭特(DaPonte)都是古代西方人,两个制作都带有鲜明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元素和主题,都带有“跨文化”“跨媒体”的创意手法与风格,是多元混搭的成果。

《莫扎特》:是歌剧亦非歌剧

由男高音柯大卫作为舵手的声乐组织“美声汇”制作的《当莫扎特遇上达·彭特》,演出时间同样长近90分钟,制作上基本是“音乐会形式”的“歌剧”,但较只是将一部歌剧以音乐会形式演出复杂多了。虽同是跨越中西文化,甚至亦有舞台元素,但相对《利玛窦》则简单得多。记得当年首演时,因事外游未能观赏,为此特别找了有关人等作了访谈,并在报刊上做了介绍,指出:“这个不是歌剧的歌剧演出,并非恶搞莫扎特,反而是让人从不同层面切入去看他的歌剧……很难得的一个‘原创’音乐会。”

说这个制作既是歌剧亦不是歌剧,原因是整个演出都是采用莫扎特与剧作家达·彭特(DaPonte,~)这对歌剧史上的“黄金拍档”所创作的三出代表性歌剧中的歌曲来推动发展,包括《女人心》(Cosìfantutte,也译作《试情记》)、《费加罗的婚礼》(LenozzediFigaro)及《唐乔瓦尼》(DonGiovanni),而且都如歌剧般带有戏剧故事性——故事的主角是剧作家达·彭特,邀请了老搭档作曲家莫扎特到家中来试奏他新添置的钢琴。莫扎特带着热爱唱歌的理发师朋友费加罗一同到访。在达·彭特家中,他们认识了年轻管家黛丝皮娜(Despina)及其好姐妹苏珊娜(Susanna),这几位俊男美女,在达·彭特家中大厅便展开一段“快闪”般的爱情故事。

不是歌剧的原因,是美声汇音乐总监柯大卫亲自操刀,将莫扎特与达·彭特这对老友三部歌剧中的金曲改头换面,加添上流行、摇滚、爵士和无伴奏合唱等众多“新意”,将音乐效果颠覆传统,剧情发展更是天马行空,务求让人惊喜连连。理发师费加罗和苏珊娜原都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人物,黛丝皮娜则是《女人心》中的管家。改头换面后的人物“大兜乱”,情节“大反转”,莫扎特穿越时空,达·彭特操控大局。

从“卫道者”的角度来看,将莫扎特的歌剧音乐如此处理,是“恶搞莫扎特”,但时代不同了,这种形式往往是向“莫扎特和达·彭特”这两位歌剧圣手的“致敬方式”。其实,话说回来,莫扎特本人便是一位满脑“鬼主意”的“捣蛋鬼”,他如果复活看到这个制作,亦必然开怀大笑。

这次安排在西九龙自由空间大盒进行录影的制作,基本上是从这三出莫扎特及达·彭特两人合作的歌剧中,选出序曲及21首歌曲作为演出的曲目,但却以三男两女为主角,再加上8位配角(合唱歌手),通过粤语对白将各首歌曲串连起来,讲述了一个达·彭特、费加罗、黛丝皮娜与苏珊娜的爱情故事。也就是说,并没有“摆脱”歌剧最主流的爱情主题。

故事的现代场景便在达·彭特家中的客厅,在灯光变化下,这个场景有时又会变成茶座、夜总会;剧中各人都是现代服装,串连各首歌曲的更是地道传神的广东话(上海演出时的普通话版本自然没有了这些“抵死”的语言神韵了),用词更有“许志安”“WhatsApp”等香港色彩用语;至于“肺炎”“TIKTOK”等词,就更是此次新版本的“与时俱进”了。

这次重演,基本上与年6月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首演时无大改变,但小修小改亦有不少。就选曲来说,新加入第17首(连同序曲来算)选自《费加罗的婚礼》的“我实在搞不懂我是谁”(Nonsopiucosason),由两位男歌唱家与合唱团演出,爵士风格较浓,还加上其中一位合唱男团员以“无伴奏合唱”演唱。原来的第21首《你我干杯》的次序与首演时有所不同,最后则仍以《女人心》中的“给我一吻”(Dammiunbaccio)作为压轴结束。

其实,整个制作的关键在于串连歌曲的粤语对白和伴奏的混搭音乐,以钢琴加上低音吉他(吕奡元)、电吉他(朱殷政)和爵士鼓(杨冠文)的伴奏,正是发挥了编曲的创作手法。各首歌曲的演唱、情感的表达和戏剧性的表演,并没有因伴奏的改编而产生很大的改变,基本上仍是按照“正常”方式来表达,并无“过火”处理。合唱歌手饰演的配角在戏剧上的表现,都能做到恰如其分,自然而不做作,导演方祺端应下过功夫。五位主要演员,扮演莫扎特的李梓乐主要“任务”是演奏钢琴,灵魂人物当然是演唱达·彭特的柯大卫,他既是音乐总监,又是编曲、编剧,对歌唱表演多少会带来压力。在歌唱与表演上最为抢眼的却是柯大卫的学生——青年女高音莫子慧,她在歌唱声线及情感表达上都散发着光芒。

这次只能安排在线上演出的“新版”制作,在唱完第十三首选自《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睁大你的眼睛”(Apriteunpo’quegliocchi)后,却安排了“半场休息”,播映介绍“赛马会艺坛新势力”节目的广告后,画面“静止”了十多分钟,演唱费加罗的男中音林俊才露面,进入下半场,带出两位女高音钟嘉欣(黛丝皮娜)和莫子慧(苏珊娜)拿着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对坐着唱出第十四首歌曲,选自《女人心》的“看啊!姐姐!”(Ah,guarda,sorella)。网络制作,这样子的“半场”处理,相信莫扎特亦会难以接受而“离场”,但最不理想的是,整个演出的气氛便被打断了。

总的来说,这样的制作确是将西方传统歌剧带给更多新一代的一个发展新空间。但要将效果做好,除了要保证在音乐上,特别是歌唱上的高水平外,关键还在于要将改编(包括音乐、故事剧情和风格)的“尺度”掌握得准确。这次采用“天生搞怪”的莫扎特的三出喜歌剧,改编成风趣幽默的轻松爱情故事,混入流行、摇滚、爵士等现代音乐元素,是一次很成功的尝试。按此“模式”,看来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熟悉歌剧的朋友可以想象,罗西尼、普契尼、威尔第、瓦格纳等作曲家及其歌剧作品,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现代舞台上的人物及“现代流行歌曲”了。

同样,进念采用的跨媒体跨文化并融入现代舞台科技的方式来制作的歌剧《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带有强烈的现代气息,但仍保有鲜明的传统歌剧元素,这何尝不是推动现代歌剧、扩大歌剧接触面的新空间呢?!

——本文节选自《歌剧》杂志

更多杂志订阅信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maalm.com/lmjj/6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利马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