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炎性肿块与肺癌在CT上存在同影异病的征象,鉴别很困难,需要仔细甄别。本组病例大多通过随访或病理取材认定为炎性肿块「炎性假瘤?」及肺癌,病理上炎性假瘤现称之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由肌纤维母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间叶性交界性/低度恶性肿瘤,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本组病例之所以称之为炎性肿块,因其更符合急慢性炎的发展过程,有的没有得到病理结果,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让我们对炎性肿块和肺癌「主要是实性肺腺癌」有进一步的认识和鉴别。
case1女、64岁,上两幅图为年6月22日首次CT,右肺下叶软组织肿块影,边缘不规整,可见毛刺、棘状突起,后侧缘疑似气管截断,没有增强我们无法排除肿瘤;
下2幅图像为20天复查,7月12日CT片,肿块明显变大,呈大片实变影,所以可以判断是炎性肿块,而不符合肺癌短期肿块相对稳定的表现;仔细分析,肿块周围的毛刺较长,比较软,部分层面有明显粗大长毛刺。
case2女,71岁,因「诊断2型糖尿病20余年,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半年,咳嗽、咳痰4天」门诊于年07月09日14时59分入院。图1、2首次7月9日CT;图3、4为7月14日复查片。炎症明显吸收。
影像特点:边缘整体光整,「山丘征」、「桃尖征」「糊墙征」——病灶紧邻胸膜面,有分界,边缘清楚,不侵犯胸膜
case3这例病人胸膜下病灶,呈桃尖征,其内可见较规整的低密度坏死区,边缘平直,靠下方多个层面显示胸膜下弧形条状影,所谓的胸膜尾征,结合呼吸道症状,比较符合炎性假瘤。
case4男68首次CTA\B5月22表现为「桃尖征」支持炎性特征
6月22日复查CT,图C\D,病灶形态明显变化,其内含气,变化特征不支持肿瘤。
case5图1、2为首次CT检查:显示右肺肿块样实变影,边缘不规整,可见棘状突起影,很难排除肿瘤,图3、4经过抗炎治疗后为复查CT片病灶明显吸收;支持炎性特征,实变呈多边形。「此病例门诊患者,病史不详」
case6女58咳血,图A\B为19年6月23首次CT,医院,做穿刺及支气管镜,结果为炎性;右边图C、D为经抗炎治疗后年10月2日复查片,肿块明显吸收,为炎性假瘤,其外缘特点是多个桃尖样改变。
case7该患者缘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寒战、发热,自测体温39.0摄氏度,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首次CT于7月26日,图平扫及重建片显示,左肺上叶不规整斑块,边缘有棘状突起,呈星芒状,8月7日经抗炎治疗后复查,图4,病灶消失。
case8男42岁胸部不适,左侧胸痛3个月无发热,偶咳,无痰,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史,无家族史。于本院首次肺CT平扫,考虑左肺上叶炎性病变,抗炎后复查;医院,并做了增强检查,报告提示左肺上叶病变,明显强化,不除外周围型肺癌。胸腔镜手术切除,病理为机化性肺炎;其特点是边缘模糊,可见「刀切征」,纵隔窗其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区,病灶邻近肺野有间质性炎症表现。
case9男57咳嗽、咳痰、胸疼。4月19日首次CT,图A-B左肺下叶肿块样实变,边缘不规整,密度不均,其内疑似斑片低密度坏死区,边缘比较模糊;6天后于4月25日复查,图C-D:病变明显增大,符合炎症的发展过程,短期实变范围增大并形成脓胸。
case10男56岁,病程中有咳嗽、咳痰、发热,检查CT发现右肺下叶楔形肿块,与胸膜紧密相连「糊墙征」其内可见较规整低密度坏死区,无气液平面,支气管疑似截断,实性区增强后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血管影,走行自然,无破坏,排除结核;因其洞壁光滑,无壁结节,除外鳞癌,首先考虑感染性病变,坏死性肺炎?支气管镜证实为炎性病变。
注意最后一幅图像来自熊猫放射「栽桩征:增强扫描有突出的肿瘤组织进入增厚的胸膜,类似插进地基中的桩」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与本例糊墙征——炎性肿块,做对比。
细节展示如下:
case11上三幅图CT肺窗及纵隔窗,右侧结核好发部位实变影,边缘尚清,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治疗5天后复查,上3图,炎性明显吸收。应该注意和肺内MALT淋巴瘤鉴别。
下2幅图为肺内淋巴瘤,影像联盟病例
细节展示如下:
case12首次CT图,右肺下叶不规则形实变影,边缘毛糙,有短毛刺,壁较厚,周围有晕,其内可见网状纤维间隔,形成低密度区「假大空」,非真性空洞,是腺癌特征;最后一幅图为抗炎后复查片,周围炎症吸收,病灶有所缩小,后经支气管镜镜证实为腺癌,来本院做伽马刀治疗。鉴别诊断:曲霉菌、放线菌等。
case13男75,右肺上叶大片实变区,特点是边缘清楚,周围可见毛刺,支气管镜确诊右肺上叶肺腺癌,下方层面可见转移性小结节影,来本院做伽马刀治疗。肿块边缘相对清楚,有毛刺,毛刺较挺直。
case14男60,到北京PET确诊腺癌,特点是不规整肿块,局部既有胸膜牵拉,有收缩力,又有局部向胸膜外突出跨叶,占位效应,气管有阻塞,远侧可见阻塞炎症。
case15女65,首次CT于年6月22图A及图B,左肺上叶不规则团块影,周围可见毛刺及小片状网状影;后两幅图C及图D为年12月1日复查片,病灶明显增大,附近肋骨有破坏,穿刺病理证实为肺腺癌。
case16年1月11日首次CT图a-h,左肺上叶片状实变,周围见斑片影,边缘模糊,很像炎症,并抗感染抗结核治疗后4月1日复查图i-j,病灶明显变小,是炎性肿块吗?最后间隔4个月复查并做增强,左肺肿块增大,肺门淋巴结增大,确诊为肺腺癌,注意首次CT图f,支气管截断征,肿块首次经治疗后解除气管内梗阻、炎症吸收,但肿瘤依然存在。
细节展示如下:
特征总结
肺炎性假瘤的本质为增生性炎症,增生的组织形成肿瘤样团块,因而称之为炎性假瘤。因其细胞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黄色瘤、黄色纤维瘤、纤维组织细胞瘤及浆细胞肉芽肿等。
炎性假瘤、机化性肺炎及慢性肺炎在概念上有些不同:
炎性假瘤在大体标本上呈肿瘤样外观,是慢性炎症的一种特殊大体形态;
机化性肺炎区域的增生被纤维组织所取代,是炎症的一种转归,在大体标本上为不规则的实变区。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是由于肺泡腔内渗出物因某些原因,如病人年、糖尿病、不同病原、吸收障碍等,使肺泡纤维母细胞增生,侵入肺泡腔内,进而发展纤维化,并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慢性炎症是以增生为主的炎症。
炎性假瘤、机化性肺炎与肺腺癌在影像上往往存在类似的影像,即所谓的「同影异病」。往往鉴别起来比较困难,临床症状亦不典型,有时候需要增强、支气管镜即胸腔镜穿刺活检等方法来定性。
炎性假瘤与恶性肿瘤「多与实性腺癌」主要鉴别:
1.分布特点:炎性假瘤以肺外带胸膜下为多见,靠近胸膜,附近胸膜增厚,胸膜外脂肪间隙清楚所谓的糊墙征;而恶性肿瘤,分布无特征性,往往侵犯胸膜,胸膜外脂肪消失,肿瘤组织向胸膜内浸润,即所谓的栽桩。
2.边缘及周围特点:炎性假瘤往往具有刀切征「平直征」、三角形、多边形、桃尖征,基底部稍宽贴近胸膜,桃尖指向肺门,边缘有粗长且柔软毛刺,病灶临近胸膜下见到胸膜尾巴征更支持炎性特点,周围常模糊或伴有附近组织的小的实变或间质炎性病灶。而腺癌边缘往往不规则形,有短细毛刺,呈板刷样,边缘分叶、胸膜凹陷、瘤肺界面往往清楚,位于近中心区的肿块远侧常有阻塞性炎症。
3.内部特征:炎性假瘤,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或形成空洞,洞壁边缘规整,增强后均匀强化,其内血管走行自然,无破坏;而恶性肿瘤坏死区边缘多不规整,壁薄厚不均,强化不均匀,其内血管破坏。
4.动态观察:炎性假瘤在复查过程中,形态变化较快,短期1个月之内甚或几天内病灶增大、变形或吸收变小;而恶性肿瘤几个月复查体积相对稳定,无明显增大,其倍增时间为-天「小细胞癌除外」,肿瘤附近有转移、淋巴结转移或邻近骨质的破坏。
作者
赵智义
内容策划
小雪球、彭龙
题图
站酷海洛
插图来源
作者提供
投稿及转载
medical_radi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