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石嘴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属各企事业单位,驻石中央、区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及市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决策部署,争当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石嘴山市推进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经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石嘴山市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高度重视,持之以恒抓好重点产业发展
市委、政府确定发展的九大重点产业是根据自治区安排部署,经过深入分析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前景,在反复研究讨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市上下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九大重点产业发展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载体、重要抓手、重大举措、重点任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统筹推进,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根据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薄弱环节,紧扣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对标自治区重点特色产业优势地区补短板,对标全国乃至国际优势产业聚集高地锻长板,推动重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枸杞产业重点要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依法维护市场信誉,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打响“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品牌。葡萄酒产业要重点做大产业优势,提升品牌价值,打造领军企业,全力打造宁夏北翼优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文化旅游集群经济带。奶产业要重点强化良种繁育、品牌经营、利益联结、精深加工,壮大主体,保障品质,提升效益,巩固发展、加快建设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打造全区“高端奶之乡”新的增长极。肉牛和羊产业重点要以环境载蓄力布局牛羊繁殖量,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和“自繁自育+周转育肥”相结合,实现产业精品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要重点释放优势、夯实基础、增量突破,把我市打造成为宁夏乃至西部地区电子元器件、锂电池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新型材料产业要重点发挥优势、延伸链条、集群发展,大力发展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的新材料,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格局,成为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生产研发基地。绿色食品产业要重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标准体系,扩大经营规模,加强市场监管,打响“珍硒石嘴山”品牌,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区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清洁能源产业要重点聚焦光伏、风电、煤层气、氢能等领域,加快开发、高效利用、创新发展,以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努力健全我市清洁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要重点挖掘品牌价值、扩大开放合作、改善服务条件,加快构建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再升级,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目的地,唱响“神奇宁夏川?活力石嘴山”文化旅游品牌,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三、健全机制,为发展重点产业注入强大动力
(一)健全完善领导包抓机制。建立市级领导同志包抓重点产业发展工作责任机制。各包抓组要在重点产业推进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各产业发展政策,推进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研究解决重点产业重大问题。
(二)建立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各重点产业包抓责任单位要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以钉钉子的精神常抓不懈,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进度、年底有成效,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建立工作落实台账,有力有序抓好各项重点任务、重点工作落实。
(三)建立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市目考办将各重点产业发展纳入年度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各包抓责任单位要围绕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抓好责任落实。积极对接国家部委及自治区厅局,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支持。各重点产业包抓责任单位要研究制定行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为加快推动我市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及全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会部署要求,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新机遇,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特色发展为目标,构建宁夏枸杞产业标准体系、绿色防控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品溯源体系,实施基地稳杞、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和文化活杞工程,对标全区枸杞产业规划,在巩固提升枸杞产量和质量基础上,发挥我市老工业城市的优势,重点发展枸杞精深加工产业,构建线上线下完整的营销体系,做实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实现三产融合新突破,打响“珍硒石嘴山”“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品牌,推动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枸杞产业打造得更“红火”。
二、发展目标
(一)产业布局
依据目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现状,选择集中连片区域,形成“三个产业带两大产区”的发展格局,即第五排水沟两侧、第三排水沟两侧和黄河两侧三个产业带,平罗县、惠农区两大产区,分布在17个种植区,涉及惠农区燕子墩乡、庙台乡、礼和乡、红果子镇、尾闸镇;平罗县灵沙乡、头闸镇、黄渠桥镇、高庄乡、宝丰镇、陶乐镇、红崖子乡、高仁乡、渠口乡、城关镇、崇岗镇、前进农场。
(二)生产目标
全面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设施烘干、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六个全覆盖”技术。年全市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新增面积0.8万亩,其中惠农区0.25万亩,平罗县0.55万亩,规模种植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90%,清洁能源设施制干率达到35%。到年,全市确保新增3.2万亩,力争总面积达到5万亩,其中:惠农区2万亩,平罗县3万亩,基地标准化率达到95%,良种使用率达到98%,清洁能源设施制干率达到90%,统防统治率达到95%,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40%,建成绿色优质丰产示范基地2个。
(三)经营目标
到年,培育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企业2家,鲜果总产量吨,全市枸杞产业综合年产值达到1.4亿元。到年,培育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企业5家,鲜果总产量1.75万吨,全市枸杞产业综合年产值达到5亿元,打响“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品牌,促进农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重点任务
(―)实施基地稳杞工程
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适度规模化发展,鼓励惠农区蕙农、杞红和东永固村等合作社对现有低产低效园进行改造提升,巩固提高现有枸杞的产量和质量。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选择宁杞10号、宁杞5号和宁杞1号复壮品种等优新品种良种壮苗。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适度规模经营、病虫害统防统治、设施烘干、高效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栽培“六个全覆盖”技术。推广以太阳能、电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设施制干技术,布设防鸟网。建成惠农区燕子墩乡、庙台乡和平罗县灵沙乡、头闸镇、高庄乡、宝丰镇、陶乐镇、前进农场8个集中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每个基地面积至少达到亩,辐射带动具有资源优势的乡镇发展枸杞产业。建立完善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开展减化肥、减农药、增施有机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行动,推广早春清园封园灭虫(菌)源、采果前期药剂防治压基数、夏果期生物防控保安全、秋果期协调控制减药量、秋季封园降基数“五步法”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做好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创建“百、千、万”绿色优质丰产示范基地和病虫害监测预报基地。邀请自治区枸杞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到我市进行技术指导,组建枸杞产业专家服务队,负责全市枸杞产业栽培技术培训、信息咨询。(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扶贫办、水务局、气象局、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
心,各县区政府)
(二)实施龙头强杞工程
建立枸杞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壮大机制,实施“育龙计划”和企业“小升规”行动,培育壮大蕙民丰、濒瀚等企业,支持平罗县链杞等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枸杞制干、色选、分级、原浆、采摘、包装等设备,培育一批科技研发、种植、生产、加工转化、装备制造、物流销售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企业。支持新建、扩建以枸杞鲜果、干果等为原料的酿品(酒类、醋类)、饮品(原浆、汁、粉等)、食品(食品添加剂、特膳特医等功能性食品)、健字号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医药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特色精深加工生产线,建立健全枸杞产业链、加工链、服务链、销售链。鼓励企业组成石嘴山市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争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行社会化服务,鼓励惠农区、平罗县各组建1支枸杞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提供整形修剪、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专业采摘、新能源制干等服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对接自治区枸杞大数据平台,力争开设石嘴山市账号和端口,利用大数据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枸杞产业智能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商务局、投资促进局、金融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市委网信办、审批局、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三)实施科技兴杞工程
培育科技创新主体,鼓励企业联合宁夏大学、国家枸杞工程中心、枸杞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围绕优质丰产栽培、鲜果机械采摘、驱鸟和预防裂果、有效成分提取、功能食品饮品、医药保健品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技术引进及成果转化项目,加强以枸杞为原材料的“药”字号、“健”字号以及“枸杞+”等功能性药食同源新产品的研发。宁夏理工学院和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枸杞加工、营销等方向专业,培养枸杞实用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教体局,各县区政府)
(四)实施质量保杞工程
推广使用枸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枸杞产业标准体系、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品溯源四个体系。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道地药材基地、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宁夏枸杞溯源标签等质量认证。完善现代枸杞产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指标验证、示范推广、宣传培训,加快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普及应用,鼓励企业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开展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对种植、生产、制干、运储、加工、流通等全过程进行溯源。争取国家枸杞质量(宁夏)检验检测中心在我市设点,组建检验检测队伍,开展田间果品有害物残留抽查抽检,确保枸杞干果各批次应检尽检。加强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监管力度。(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文旅广电局、自然资源局、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石嘴山海关,各县区政府)
(五)实施品牌立杞工程
大力开展“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加强“宁夏枸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惠农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监督、管理。鼓励指导企业打造自主品牌,采用“宁夏枸杞/惠农枸杞+企业自主商标品牌”相结合的商标模式,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建立石嘴山市枸杞交易市场,支持企业、合作社到交易市场按照“统一门面匾牌、统一店面装饰、统一产品标识”三统一要求建设“珍硒石嘴山”“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加盟(连锁)店、专卖店和直销窗口,形成“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的专卖营销网络。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大型展销会,拓展国际和国内一二三线城市高端市场,在重点商圈、机场、车站和景区设立“宁夏枸杞”“惠农枸杞”旗舰店、产品体验店或展销中心,在国外设立销售窗口。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电商平台营销作用,大力扩展枸杞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和模式,鼓励企业建设互联网营销平台,开设网络专卖店等,推动直播带货、网上销售,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策划、布局和广告宣传。(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委宣传部、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文旅广电局、自然资源局、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石嘴山海关,各县区政府)
(六)实施文化活杞工程
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宣传、保护“珍硒石嘴山”“宁夏枸杞”
“惠农枸杞”,使人人成为“宁夏枸杞”“惠农枸杞”的宣传者、参与者。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上播放宣传,在国家级媒体、机场、路旁设立专栏、广告牌,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向国内外宣传推介、讲好“宁夏枸杞”“惠农枸杞”民俗历史故事,树立宁夏道地枸杞形象。鼓励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推进枸杞产品进景区、药店、商超、餐厅、宾馆,将“惠农枸杞”纳入闽宁合作产品目录。举办枸杞采摘节,鼓励企业建设枸杞体验店、文化馆,开发枸杞宴、枸杞采摘体验、杞乡观光旅游、枸杞红摄影展、枸杞园直播展示等新业态、新产品。创建枸杞特色小镇和枸杞示范庄园等田园综合体。支持枸杞养生保健、旅游、影视、书画等文创和文艺作品创作。(责任单位:市文旅广电局、市委宣传部、住建局、文联、石嘴山文旅投资公司,各县区政府)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对接阶段(年9月一10月)
对全市枸杞产业发展基本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梳理挖掘目前正在实施的枸杞产业项目,并形成清单,制定推进方案;积极主动向自治区包抓枸杞产业的省级领导和自治区林草局汇报对接工作,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支持。
(二)规划阶段(年11月一12月)
对标自治区枸杞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规划,立足我市发展基础,认真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谋划,把发展枸杞产业同加强黄河治理、加强生态恢复、推进国土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弃耕地、改造盐碱地。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年具体工作任务和项目,谋划“十四五”发展规模和实现目标,研究制定产业布局、政策扶持、资源配置、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制定枸杞产业发展时间表,完成项目清单,广泛征求县区、部门、企业意见建议,经集中研究、全面统筹后,印发实施,为实现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项目实施阶段(年1月一年12月)
根据自治区确定的枸杞产业发展定位,围绕枸杞及其制品及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枸杞产业集群,完成全市年枸杞产业发展目标,提高我市枸杞产业发展竞争力。
(四)“十四五”项目完成阶段(年一年)
实施、建成一批枸杞产业项目,完成全市“十四五”发展规模和目标任务,建成完整的枸杞上下游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谋划“十五五”枸杞产业规划,将石嘴山打造成全区重要的枸杞产业基地,打响“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品牌,促进农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强力推进我市枸杞产业发展,在市枸杞产业包抓推进组的基础上,建立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具体职责及分工见附件1)。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进现代枸杞产业发展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意义,把推进枸杞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各工作组组长既要抓好本部门承担任务,又要履行组长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全面落实抓好目标任务,制定有效对策和措施,细化工作步骤,明确时限进度。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组长安排,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合力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枸杞产业打造成我市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动力源。
(二)发挥包抓工作机制作用
建立4项工作机制,由包抓工作机制办公室抓好落实。建立定期听取推进工作进展机制。每季度或不定期召开全市枸杞产业工作推进会,研究审定枸杞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制度;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建立“一企一策”问题研究机制。针对各合作社、企业等生产经营和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企一策”研究,特别是对枸杞种植、制干、精深加工、产业项目研究制定落地支持政策。建立枸杞产业政银企合作推介机制。充分发挥政银企多方积极性,构建金融与枸杞产业多方联动机制,每年不定期召开枸杞产业项目政银企对接洽谈会或集中签约活动。着力解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不足等问题。建立枸杞产业工作通报机制。各成员单位每月向包抓机制办公室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形成工作通报,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同时,包抓机制办公室不定期召开调度会,梳理汇总全市枸杞产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呈报市委、政府研究,督促各项政策落地落实。
(三)研究出台支持政策
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积极与自治区对接项目、资金,提前谋划、储备项目。在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和石嘴山市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种植环节主要围绕土地、水电、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劳务用工、技能培训;加工环节主要围绕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流通销售环节主要围绕人才引进、质量管控、品牌销售;金融扶持主要通过贷款担保、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基金、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创新、精准制定枸杞产业种植奖补措施、招商引资政策、项目奖励补贴办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全方位服务体系。
(四)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建立健全枸杞人才队伍培养机制,邀请自治区枸杞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到我市进行技术指导,选聘自治区、本地农林业专家、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中的技术能手,组建枸杞产业专家服务队,提供产前培训、产中示范指导、产后信息服务,指导枸杞生产。开展枸杞产业人才培训,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平台,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措施,合理设置培训课程,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业务比赛、技术交流等方式,大力提升枸杞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壮大枸杞产业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培养枸杞产业高端新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国际化发展人才、管理、营销人才及团队,建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吸引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
(五)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枸杞系列宣传活动,提振社会发展枸杞产业信心,进一步加大市枸杞产区、传统种植技术的保护和产品推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商交会、商洽会,在一、二线城市举办石嘴山枸杞产品推介会,扩展石嘴山市枸杞的国内外影响力。
附件:1.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
2.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年)重点项目清单
附件1
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组成及职责如下:
一、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抓工作机制成员单位
包抓领导:王建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张文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广电局、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商务局、住建局、卫生健康委、教体局、金融局、投资促进局、审批局、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扶贫办、市委网信办、文联、供销社、石嘴山海关、气象局、石嘴山文旅投资公司、石嘴山国投公司,各县区政府。
包抓工作机制办公室:设立包抓工作机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常协调工作;召集包抓工作机制会商会,对扶持政策、招商引资和重大问题进行会商研判,研究对策;牵头制定《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年)》;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切实协调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实行台账管理,汇总通报当月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挂账销号,完成一项、核查一项、销号一项,未完成的接续实施,直到完成销号。
二、主要职责
(―)包抓工作机制职责
1.制定发展规划。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部署要求,对标落实国家、自治区枸杞产业规划,拟定全市枸杞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提出发展规模、实现目标、路线图,制定推进措施,报市委、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
2.研究扶持政策。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提出枸杞产业产业布局、扶持政策、要素配置、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报市委、政府审定后抓好落实。
3.抓好招商工作。根据枸杞产业发展定位,围绕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重点引进以枸杞中药材生产、养生保健品生产、枸杞药品(食品)添加剂等为主的精深加工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拉长技术链、打通供应链,打造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现代枸杞产业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吸引力。
4.解决突出问题。梳理摸清当前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产业发展的断节点和制约点,研究有效措施,推动问题解决,重大问题报市推进重大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5.加强汇报对接。主动向自治区枸杞产业包抓领导和牵头单位汇报对接工作,全力争取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支持。
(二)成员单位职责
1.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负责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日常协调工作。下达枸杞基地年度建设任务,协调推进“六大工程”建设。选择优新品种良种壮苗。推广“六个全覆盖”技术,推广清洁能源为主的设施制干技术。推广“五步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建设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负责全区枸杞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实验示范和推广,指导枸杞良种推广和应用;邀请自治区枸杞产业技术服务专家组到我市进行技术指导,组建枸杞产业专家服务队,负责全区枸杞产业栽培技术培训、信息咨询。负责包抓工作机制办公室、种苗和种植工作组具体工作。
2.市委宣传部:聚焦“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品牌,协调对接线上线下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在国家级媒体、机场、路旁设立专栏、广告牌,举办枸杞采摘节等活动。
3.市发改委:统筹支持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枸杞产业扶持政策,安排枸杞产业重大项目,积极推进枸杞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指导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4.市财政局:研究制定支持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奖补、贷款贴息、金融保险等政策;协调运作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推进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负责财政金融工作组具体工作。
5.市工信局:建立枸杞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壮大机制,实施“育龙计划”和“小升规”行动,新建、扩建以枸杞鲜果、干果等为原料的酿品(酒类、醋类)、饮品(原浆、汁、粉等)、食品(食品添加剂、特膳特医等功能性食品)、健字号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医药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特色精深加工生产线。引进特色精深加工生产线,引导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枸杞烘干、色选、分级、原浆、采摘、包装等设备,培育一批科技研发、种植、生产、加工转化、装备制造、物流销售等领域的科技型企业。鼓励惠农区、平罗县各组建1支枸杞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负责龙头企业培育及招商引资工作组具体工作。
6.市科技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将枸杞产业纳入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宁夏大学、国家枸杞工程中心、枸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积极合作,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在优新品种选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上予以支持,组织实施科研项目。负责科技攻关工作组具体工作。
7.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梳理完善现代枸杞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覆盖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争取国家级枸杞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宁夏)在我市设点。大力开展“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加强“宁夏枸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惠农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监督、管理。协调开展“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品牌宣传和品牌附加值提升工作,指导企业打造自主品牌,采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商标品牌”商标模式,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品牌。负责市场与品牌工作组具体工作。
8.市文旅广电局:注重枸杞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组织传承挖掘枸杞文化内涵,完善枸杞产区旅游设施,鼓励企业打造枸杞产区旅游景点,推出旅游路线,丰富旅游产品,培训旅游人才。推进枸杞文旅融合发展,举办枸杞采摘节,鼓励企业建设枸杞体验店、文化馆,开发枸杞采摘体验、杞乡观光旅游、枸杞红摄影展、枸杞园直播展示等新业态、新产品。创作养生保健、旅游、影视、书画等枸杞文创和文艺作品。负责文旅融合工作组具体工作。
9.市人社局:落实人才引进、培养及工作平台相关政策,支持市自然资源局、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企业做好枸杞产业专业人才及团队人才培养计划,加快枸杞产业产、加、销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10.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配合做好石嘴山枸杞交易市场建设。与自治区对接,将枸杞生产专用机械和烘干设备纳入农机补贴政策;加强枸杞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强化枸杞生产资料(投入品)监管等。
11.市水务局:协调产业用水指标,保障产区生产、生活、灌溉用水。支持枸杞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12.市商务局:建设石嘴山枸杞交易市场。负责枸杞产业市
场开拓工作。加强品牌宣传,支持“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官方旗舰店建设,支持企业参加市场营销推介、各类展会和节会活动等,大力扩展枸杞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和模式,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的营销作用,提升石嘴山枸杞市场占有率。支持追溯体系建设,优化枸杞物流运输方式。将“惠农枸杞”纳入闽宁合作产品目录,制定实施《枸杞产品进入餐饮行业实施方案》,开发枸杞宴,推进枸杞产品进景区、药店、商超、餐厅、宾馆。
13.市卫生健康委:开展枸杞药用、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免疫等功效产品研发,宣传推介枸杞药用养生文化,探寻和传承道地药材枸杞的古方古剂,引进一批枸杞中药材炮制、中成药制造及药膳、药浴、药饮和养生保健品生产加工药企,加强枸杞中药材、中医药使用和质量管理等工作,推动枸杞中医药与养生保健、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14.市教体局:在宁夏理工学院和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枸杞加工、营销等方向专业,培养枸杞实用技能人才。
15.市投资促进局:分解、落实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引进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企业。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企业落实投资促进、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履行合同、章程。指导各县区、部门招商引资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项目推进。负责统筹来石投资者的环境考察、信息咨询、政策解答等对接服务工作。
16.市金融局:建立全市枸杞产业项目贷款需求和重点企业项目库。协调金融机构开展信贷担保、资产质押、仓储质押、保单抵押业务,提高不动产抵质押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重点解决枸杞生产经营主体生产过程中季节性周转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等。
17.市住建局:负责枸杞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
18.市委网信办:对接自治区枸杞大数据平台,力争开设石嘴山市账号和端口,利用大数据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枸杞产业智能化发展。
19.市审批局:设立枸杞产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20.市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协助、配合市自然资源局做好枸杞产业各项工作。
21.市扶贫办:将枸杞产业发展纳入扶贫开发工作,科学规划、集中投入,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兴产业,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2.市供销社:加强供销行业规范管理,创新农资、农具、农技现代推广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本行业监管机制,加强供销企业农资经销源头管理,杜绝违禁农资产品进入我市农资市场。
23.石嘴山海关:配合建设枸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施枸杞主产区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加强出口枸杞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开展出口枸杞国外通报及退运追溯调查。按照海关总署工作部署实施修订枸杞出口标准,进一步提升出口枸杞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扩大出口。
24.市气象局:充分发挥国家枸杞气象服务中心和宁夏枸杞气象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好枸杞气象预测预报、数据采集、信息发布、产区服务等。
25.市文联:挖掘“宁夏枸杞”和“惠农枸杞”民俗民风和历史故事,创作反映枸杞文化的文创作品,如根雕、刺绣、书画、文学、摄影、音乐、动漫、微电影、影视、工艺品等。
26.石嘴山文旅投资公司:做好枸杞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工作,借助景区、酒店、电商平台等资源为枸杞产品提供推广和展销平台。
27.石嘴山国投公司:用足用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扩大基金规模,优先安排产业牵头部门推荐的枸杞产业重点项目进入基金支持范围。
三、六个工作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包抓工作机制下设种苗及种植、龙头企业培育及招商引资、科技攻关、市场与品牌、文化活杞和财政金融6个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自然资源局、工信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广电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担任。
(一)种苗与种植工作组
组长:市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气象局、扶贫办、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区政府负责人
工作职责:实施基地稳杞工程。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年)》,大力推广标准化、适度规模化种植,对现有低产低效园进
行改造提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和“六个全覆盖”技术。建立完善枸杞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推广“五步法”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开展“两减一增一提高”行动,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治工作,创建“百、千、万”绿色优质丰产示范基地和病虫害监测预报基地。组建枸杞产业专家服务队。
(二)龙头企业培育与招商引资工作组
组长:市工信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市发改委、投资促进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金融局、市委网信办、审批局、供销社、各县区政府负责人
工作职责:实施龙头强企工程。建立枸杞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壮大机制,实施“育龙工程”和“小升规”计划,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企业。支持新建、扩建特色精深加工生产线。争创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药品和保健品开发上“两条腿”走路,引导企业注重延伸产业链,积极研发高端产品。推行社会化服务,鼓励惠农区、平罗县各组建1支枸杞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对接自治区枸杞大数据平台。
(三)科技攻关工作组
组长: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市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教体局、各县区政府负责人
工作职责:实施科技兴杞工程。将枸杞产业纳入全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积极与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实施现代枸杞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实施技术引进及成果转化项目,加强以枸杞为原材料的“药”字号、“健”字号以及“枸杞+”等功能性药食同源新产品的研发。在宁夏理工学院和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枸杞加工、营销等方向专业,培养枸杞实用技能人才。
(四)市场与品牌工作组
组长: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文旅广电局、自然资源局、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石嘴山海关、各县区政府负责人
工作职责:实施质量保杞工程、品牌立杞工程。负责推广“四个体系”。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道地药材基地、GMP、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宁夏枸杞溯源标签等质量认证。完善现代枸杞产业标准体系,加强标准指标验证、示范推广、宣传培训,加快生产、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标准化的普及应用,鼓励企业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开展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对种植、生产、制干、运储、加工、流通等全过程进行溯源。争取国家枸杞质量(宁夏)检验检测中心在我市设点,开展田间果品有害物残留抽查抽检,确保枸杞干果各批次应检尽检。加强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监管力度。大力开展“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加强“宁夏枸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惠农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监督、管理。建立石嘴山市枸杞交易市场。支持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大型展销会,拓展国际和国内一二三线城市高端市场,大力扩展枸杞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和模式,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策划、布局和广告宣传。
(五)文化活杞工作组
组长:市文旅广电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文联、石嘴山文旅资公司、各县区政府负责人
工作职责:实施文化活杞工程。大力开发宣传推广枸杞饮食文化,与文化旅游产业及森林康养、养生保健等大健康产业相融合。宣传、保护“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和宣传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向国内外宣传推介、讲好“宁夏枸杞”“惠农枸杞”故事。将“惠农枸杞”纳入闽宁合作产品目录,鼓励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推进枸杞产品进景区、药店、商超、餐厅、宾馆,鼓励各县区开发一批枸杞旅游景点和旅游精品线路,举办枸杞采摘节。鼓励企业开发建设新业态、新产品。创建枸杞特色小镇、枸杞示范庄园等田园综合体。创作反映枸杞文化的文创和文艺作品。
(六)财政金融工作组
组长: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
成员:市金融局、发改委、投资促进局、石嘴山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石嘴山市中心支行、石嘴山国投公司、人保财险石嘴山分公司、各县区政府负责人
工作职责:制定产业发展资金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资金整合力度,引导资金、土地、技术、人才、品牌等生产要素向枸杞产业聚集。按照渠道不变、合理分工、管理有序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财政、综合开发、扶贫、水利、基础设施、科技等方面的整合力度,对枸杞基础建设、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进行资金扶持,对枸杞产业全产业链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人才进行补助、奖励等。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全市枸杞产业项目贷款需求和重点企业项目库,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利用贷款担保、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引导基金、融资担保等金融手段促进资金投向枸杞产业。加强农业保险兜底作用,将枸杞产业纳入农业保险重点支持范围。
附件2
石嘴山市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年)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工程
体系
项目名称
内容
实施主体
1
基地
稳杞
工程
枸杞种植基地项目
年全市枸杞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新增0.8万亩,其中惠农区0.25万亩,平罗县0.55万亩,到年,全市确保新增3.2万亩,建成惠农区燕子墩乡、庙台乡和平罗县灵沙乡、头闸镇、高庄乡、宝丰镇、陶乐镇、前进农场8个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基地。
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水务局、气象局、扶贫办、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各县区政府
2
创建枸杞绿色优质丰产示范基地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选择优新品种良种壮苗。推广“六个全覆盖”、清洁能源设施制干、“五步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施“两减一增一提高”行动,布设防鸟网。创建“百、千、万”枸杞绿色优质丰产示范基地和病虫害监测预报基地。
3
龙头
强杞
工程
枸杞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
支持新建、扩建以枸杞鲜果、干果等为原料的酿品(酒类、醋类)、饮品(原浆、汁、粉等)、食品(食品添加剂、特膳特医等功能性食品)、健字号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医药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特色精深加工生产线,支持平罗县链杞等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枸杞烘干、色选、分级、原浆、釆摘、包装等设备。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投资促进局、金融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市委网信办、审批局、供销社、各县区政府
4
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
积极招商引资,重点引进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企业。鼓励企业组成石嘴山市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联盟,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枸杞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研发高端产品,建立健全枸杞产业链、加工链、服务链、销售链。
5
枸杞专业服务项目
惠农区、平罗县各组建1支枸杞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提供整形修剪、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专业采摘、新能源制干等服务,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6
科技
兴杞
工程
枸杞产业科研项目
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宁夏大学、国家枸杞工程中心、枸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围绕优质丰产栽培、鲜果机械采摘、驱鸟和预防裂果、有效成分提取、功能食品饮品、医药保健品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技术引进及成果转化项目,加强以枸杞为原材料的“药”字号、“健”字号以及“枸杞+”等功能性药食同源新产品的研发。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委、教体局、各县区政府
7
质量
保杞
工程
国家枸杞质量(宁夏)检验检测中心石嘴山站建设项目
积极与自治区沟通协调,争取国家枸杞质量(宁夏)检验检测中心在我市设点,开展田间果品有害物残留抽查抽检。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卫生健康委、文旅广电局、自然资源局、林业草原发展服务中心、石嘴山海关、各县区政府
8
品牌
立杞
工程
石嘴山市枸杞交易市场建设项目
建设石嘴山市枸杞交易市场。支持企业、合作社到交易市场按照“三统一”要求建设“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加盟(连锁)店、专卖店和直销窗口,形成专卖营销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的营销作用,大力扩展枸杞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和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营销策划、布局和广告宣传。
9
文化
活杞
工程
枸杞特色小镇、枸杞示范庄园等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
创建枸杞特色小镇和枸杞示范庄园等田园综合体。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电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住建局、市文联、石嘴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各县区政府
10
枸杞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在国家级媒体、机场、路旁设立专栏、广告牌,将“惠农枸杞”纳入闽宁合作产品目录,推进枸杞产品进景区、药店、商超、餐厅、宾馆,举办枸杞采摘节,鼓励企业建设枸杞体验店、文化馆,开发枸杞宴、枸杞采摘体验、杞乡观光旅游、枸杞红摄影展览、枸杞园直播展示等新业态、新产品。创作反映枸杞文化的文创和文艺作品。
石嘴山市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充分利用自治区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政策机遇,以绿色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能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高标准打造优质基地,下功夫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度创新营销模式,全方位提升品牌影响,推进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葡萄酒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技术研发推广体系,推动全市葡萄酒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年,全市新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
2.88万亩,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3.52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吨以上。新建葡萄酒庄3个,全市葡萄酒庄达到6个,其中打造自治区级特色精品酒庄1个。葡萄酒产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效益大幅增长,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综合产值达到4亿元,把葡萄酒产业培育为石嘴山市重点特色产业。
二、建设内容
(一)建设中高端品种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夯实葡萄酒产业发展基础
1.扩大优质酿酒葡萄基地规模。通过引进投资者和支持现有酒庄扩大自建自营基地规模,集中开发利用沙地荒地、调整种植结构用地以及贺兰山沿山老旧村庄拆除后复垦土地,合理避开永久性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管控区域,建设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全域抓点连线、串线带片、聚片扩面,确保到年新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2.88万亩,其中大武口区0.12万亩,惠农区
2.4万亩,平罗县0.36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中心,三县区政府)
酿酒葡萄基地发展目标
单位:万亩
面积
县区
年种植
面积
到年新增
种植面积
到年种植
总面积
大武口区
0.26
0.12
0.38
惠农区
0.34
2.40
2.74
平罗县
0.04
0.36
0.40
全市合计
0.64
2.88
3.52
2.提升改造低产低效葡萄园。牢固树立“好葡萄酒首先是种出来的”理念,结合我市风土条件,加大栽培模式创新、新技术应用和提升改造力度,推进酿酒葡萄种植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导向,提升改造现有葡萄园亩,其中贺东庄园亩,西御王泉亩、玖禧酩庄亩。重点针对产量低、品质低、缺株断带等问题,通过拉条压枝和补种大苗等措施,使植株保存率达到90%以上。通过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和架型改造、夏季修剪、合理疏果等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措施,恢复园貌、增加产量,使平均亩产提高到公斤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林草中心,三县区政府)
2.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立足贺兰山东麓石嘴山产区土壤、气候与发展品种实际,建立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围绕良种苗木、种植管理、酿造工艺、陈酿贮运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产业全链条生产标准。支持酒庄进行绿色、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创建国家、自治区标准化示范区,到年,创建8个亩以上的标准化优质园。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科技局、市林草中心,三县区政府)
3.加快引进推广优质酿酒葡萄品种。优质干红原料基地以赤霞珠、梅鹿辄、黑比诺、西拉、马瑟兰、蛇龙珠、小味儿多、马尔贝克等品种为主,适度增加马瑟兰、马尔贝克、黑比诺、梅鹿辄等品种种植比例;优质干白原料基地应以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长相思等品种为主,适度增加贵人香、雷司令、长相思等品种种植比例。支持开展抗寒旱、抗盐碱的酿酒葡萄优新品种(品系)引进选育及推广工作,建设酿酒葡萄良种苗木母本园、采穗圃、繁育圃三级繁育体系。支持引进推广免埋土酿酒葡萄新品种,开展免埋土酿酒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示范,筛选适宜石嘴山市风土条件葡萄品种,进一步推进酿酒葡萄品种布局区域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林草中心,三县区政府)
(二)打造全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推进酒庄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依托石嘴山“一山两湖一河”的自然地貌,以及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生态、文物古迹、葡萄文化等旅游资源,将葡萄酒产业基地与重点旅游资源进行捆绑式开发,培育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构建葡萄酒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营造“山趣、味美、田园、探险、休闲、体验、品鉴”于一体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带。整合常青村红树莓观光园、龙泉村、贺东庄园、硒有田园、简泉村、王泉沟、大地天香景区,打造集登山野营、种植示范、生态观光、葡萄研学、休闲度假、乡村民宿、康体运动、山麓风情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休闲精品路线。支持建立葡萄酒文化、葡萄品种展示等主题公园和科普教育基地,以及葡萄酒主题酒店、主题餐厅、品鉴中心等。支持酒庄发展葡萄酒文化旅游业,丰富酒庄旅游产品。到年,4A级以上旅游酒庄达到2家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三县区政府)
2.推进葡萄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充分发挥我市工业城市优势,不断完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葡萄酒辅料、酒瓶、酒标、酒塞、橡木桶、包装箱、葡萄籽油与皮渣深加工等企业落户我市,延伸葡萄酒产业链条,促进项目合理布局、产业协同配套,打造全链条、高质量、高效益的生产模式和差异化发展路径。(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三县区政府)
(三)壮大葡萄酒经营主体,推进葡萄酒规模化经营
坚持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酒庄酒发展模式,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葡萄酒企业做强做优,引导中高端、大众化产品合理配置。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酒庄,利用市场、品牌优势,实现产业资源整合,推进规模化经营。坚持酒庄主体地位,加强酒庄自身优势培育,支持贺东庄园、西域王泉、玖禧酩庄等酒庄做特做强,着力培育对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劲带动力、影响力、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酒庄。对标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实施葡萄园精准组织生产、葡萄酒精准组织酿造、产品精准组织上市工程,提升企业高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品牌酒庄,增强市场竞争力。到年,新引进葡萄酒生产知名企业1家,新建葡萄酒庄3家,培育有特色、高品质、高价值的精品酒庄3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投资促进局,三县区政府)
(四)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健全葡萄酒营销体系
充分发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品牌引领作用,深入挖掘石嘴山产区历史文化、风土品种、葡萄酒风格、品质特色等品牌故事,引导酒庄打造自主品牌。强化品牌宣传观念,精准做好企业品牌与产品宣传推介。积极组织酒庄参加国内外美酒展、葡萄酒大奖赛等活动,全面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葡萄酒产业质量监管与流通追溯体系,鼓励企业应用石嘴山市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对酒庄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全程化、可视化监管,保证产区葡萄酒的生产品质。支持酒庄在目标市场分类建立直销体验中心和直营店,引导酒庄与经销商建立产品营销利益共同体。鼓励在京东、天猫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入驻京东石嘴山特产馆,应用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maalm.com/lmfz/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