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生神父
一、利玛窦在南京
年(万历二十四年)9月22日,利玛窦成功地预测了一次日食,使他很快成为了一个学界的名人。期间,利神父结交了章潢等儒士权贵,曾登堂讲学于白鹿洞书院,并受到建安王的热情款待。同期,利玛窦被视察员范礼安任命为耶稣会中国传教区的负责人,由利玛窦全权负责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并指示利玛窦设法到北京去觐见皇帝,以获得在中国传教的自由,还从澳门送去了许多准备送给万历皇帝的礼物。接受了新任务的利玛窦开始策划北京之行。不久,他就联系了北上任南京礼部尚书的王忠铭一起带他去南京,王忠铭还表示要带他去北京。年(万历二十六年)6月25日,利玛窦与郭居静神父随同王忠铭一起赴南京。7月初,他们一行到达南京,9月7日抵达北京。当时正值日本侵犯朝鲜,爆发万历援朝之役,利玛窦作为外国人无法在北京久留,在财政上也遇到了困难,住一个多月无功而返。年(万历二十七年)2月6日,利玛窦与瞿汝夔到达南京。南京是明代人文荟萃之地,居有许多社会名流和著名学者。利玛窦拜访了南京礼部尚书王弘海,之后王弘海也回访利玛窦。二人的交往大大提高了利玛窦的身份和声誉,各部官员纷纷与利神父交往。利玛窦在和各式各样的人进行的论辩中,常把矛头指向佛教和道教,对这两个宗教进行不遗余力地批判。对于儒家,利神父非但不批判,反而赞扬儒家和创始人孔子,称他从不理会关于来世的事情,只传播关于现世之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利神父的穿着打扮和待人接物的方式,获得上层人士的称赞,利神父被誉为是真正的儒家。
南京有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威望很高,名叫李汝祯,曾在南京做官,对各种宗教派别都有研究,也崇拜偶像。但他心地善良,道德操守堪为典范。许多人追随他,视他为圣贤,门人弟子有很多。
在南京城中经常举行一些讲学活动,讨论道德和圣善生活的问题,并常有官员和其他重要的人物参加。在一次盛大的讲学活动中,李汝祯引用佛教的教义来回答其他文人学者的问题。这时一位工部的高级官员,也是一位优秀的儒家学者,名叫刘斗墟,是江西人。他针对李汝祯的讲话,提出尖锐的批判。他说:“诸位身为中国人,接受了儒家的教育,谈着孔夫子的书籍,竟胆敢背弃孔夫子,而相信那些外国偶像的教义,简直是奇耻大辱”。接着,他又说,利西泰(利玛窦)先生也非常吃惊,因为他也极为推崇孔夫子,并在公开场合宣称,佛教的教义都是虚假的。即使在西方也很少人有人相信,那些相信佛教的人尽是些卑贱之人。
听到利玛窦作为西儒的名声,李汝祯很想和利神父切磋学问,利神父也很想认识这位大儒,希望归化他,使他信奉天主教,抛弃偶像崇拜。在第一次的接触中,李汝祯便亲口承认,那些佛教的教义就像烂了一半的苹果。人们应当弃其糟粕,而取其精华。听了这番话,李汝祯的弟子觉得无地自容。
李汝祯不甘心在与利玛窦辩论时劣势地位,遂邀请他的老师三淮和尚,来和利玛窦一较高下。
二、利玛窦舌战三淮
根据《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四卷第七章记载,利玛窦滞留南京的时候,信佛官员李汝桢极力邀请利玛窦参加一个盛大的宴会。利玛窦神父猜到了在这样的宴会一定会有一些不同思想的争辩,便借故推辞,因为他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和一些儒家知识分子发生争执。因为南京的传教事业,还立足未稳,不愿因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李汝祯三番五次邀请,执意请利神父参加。因为,李汝祯邀请了佛教高僧——三淮参加宴席,希望让利玛窦神父和佛教高僧三淮辩论,一决高下。三淮是一位诗人和一位学者,对各种宗教都有研究,并且在佛学领域享有极高的威望。
利神父一到了李汝祯家中,便看到了三淮和尚与其他许多学者。后来,又有三十位客人到来,大家寒暄一番之后,三淮和尚便坐在了利玛窦的身边,摆出来一幅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的架势。三淮和尚表示要和利玛窦就宗教问题进行讨论。
利神父说:“在我们讨论其他问题之前,我想请你为我描述一下,您心目中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主是什么样子的。”三淮和尚说,虽然天主是这位天地的创造者,但他并非高高在上,他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我们并不逊色与他。三淮和尚说这番话的时候,流露出不屑一顾的样子,仿佛他比天主还高明似的。
于是,利玛窦神父问他,是否也可以像造物主那样创造天地来,如果他造不出来,显然他在说大话。三淮回答说,他能创造出天地。利神父借着:“我不想劳您大驾,让您马上造出一片天地,只想请您在这里为我们再造一个火炉,就像屋子里摆的那个一样。”听了利神父的话后,三淮喊叫起来,责备神父不应该向他提出这种要求。神父站起来,以更大的嗓门说道,如果他没有这个能耐,就不该夸这个海口。听到喊声,众人都涌进屋子里,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瞿太素把刚才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给大家述说了一遍,大家都认为利神父说的有道理。
?三淮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于是问利神父道:“当您谈及太阳和月亮时,是把自己同这些星辰一起置于天上呢,还是把这些星辰取下来置于自己的心中呢?”利神父回答道:“我既不上天,也不把星星拉到地上。但当我们看到某些事物时,就迅速在心灵中形成一种形象。此后,在我们想起它或谈及它时,这些业已形成的形象,就在脑海中重新出现。”三淮听到这里,站起身来说:“这就是了,你们自己也可以创造出太阳和月亮来。这样,你们还可以创造出所有其它的东西来。”说完后,三淮趾高气扬,认为已证明自己说的话是正确的。然而,利神父对他解释说:“心灵中的并非是真正的太阳和月亮,而只是太阳和月亮的形象而已,这二者有着天壤之别,如果事先没有见过太阳和月亮,那么既不能在心灵中形成那种形象,也不能凭空想象出来,就更别提什么创造出同样的太阳和月亮了”。神父又给三淮举了镜子的例子:当人们把镜子对着太阳和月亮时,镜子里也能反映出太阳和月亮的影像,但是没有人会愚蠢地说镜子可以创造太阳和月亮,以及所有能反映出的东西。周围的人,更加信服利玛窦神父的话,同时对三淮和尚表示极为不满,而三淮把嗓门提的更高,然而他声音越高,就越是没有道理。见此状况,李汝祯马上来劝解,把三淮拉到了一边,避免他们继续辩论。
利玛窦与三淮之间的争论涉及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天主的认识和评价,第二个问题是对人心特征、作用的理解,第三个问题是对天主性与人性的认识。关于第一个问题,三淮承认,“宇宙中真有这样一位主宰及创造者,但并不是怎样伟大的东西。”第二个问题,着重点在于人与天主的区别。三淮认为,人心只能创造天地,因而“每个人都与他相等,没有不如他的地方”;利玛窦则提出,人心形成太阳或月亮的“形象”,与太阳、月亮的本身存在,是应该区别的,人心没有创造天地的功能。第三个问题是人性论问题,三淮认为,天主的本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利玛窦则论证天主本性“至善”。
这次宴席开始后客人们陆续就坐。席间,文人之间开始谈论一个中国学院中,广为流传的问题:人的本性是善、是恶、或是没有分别。如果说是善,那么恶从何而来?如果是恶,那么善从何而来呢?如果说不善不恶,那么又是谁教会了人们为善为恶的呢?那时,利玛窦神父一言不发,始终保持沉默,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他们讨论的问题太玄妙,神父无法理解,或没有认真去听他们的谈话。大家很希望听一下利神父的见解。于是把目光转向利神父,希望他就此发表意见。利神父把他们三十多位儒家学者讨论的意见,一一复述了一遍,并针对此做出了回应,他说:“如果人性如此软弱,那么其善恶便值得怀疑了,如果真像刚才三淮大师所言的那样,那么人性和天性又怎么可能是同一的呢?因为没有人怀疑天性的善恶。”大家对于利神父的讲话感到很满意。那次的讨论的问题,在数天后,甚至数月后,都一直在文人学士中被传诵。在这次辩论中,利玛窦凭借其科学性的思辨明显占了上风。这次辩论使得利玛窦获得了很多人的欣赏。
后来,李汝祯的许多门人弟子都来到利神父的家中,向神父请教许多问题,神父的回答使他们很满意。为此利玛窦神父用中文写了一本书:《天主实义》,以丰富的道理证明了佛教想象的虚幻和欺骗性。李汝祯的一名弟子读了《天主实义》后指出:“谁要是否定神父说的观点,就是否定了太阳的明亮。”南京城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着这次辩论的事。这件事也传到了神父们的朋友王尚书那里,他为利玛窦神父能与这位名僧辩论,而又将其辩倒而感到高兴。于是大家对利神父所传的教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天主教会因此在南京得以广泛传播。
?利玛窦与三淮和尚在南京的辩论,拉开了天主教与佛教旷日持久的辩论序幕。在那次参与利玛窦与三淮和尚辩论中的一些佛教弟子,有的后来放弃了佛教信仰。“席间的那场辩论以后,东道主有一些弟子就成了利玛窦神父的常客,很快就抛弃了他们的泛神论观念。为了帮助别人纠正这种谬误,他针对这个问题写了一篇论文,插入他的教义问答手册中,成为独立的一章”。这一章就是于年出版,李之藻作序的《天主实义》的第七章,即《论天主本善而述天主门士正学》。这一章批判了佛教非正教,拜佛教,念其经“奚啻无益乎,大害正道。惟此异端,愈祭拜尊崇,罪愈重矣”。同时,该篇还批判了“佛经荒诞不经”、“佛教不合人伦”、“佛教修行不公正”、“神佛是偶像”等。
利玛窦与佛教之间的对话,是天主教与佛教这两大宗教一次大规模的、高层次的接触和对话,也是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第一次比较对等的文化问题、人生问题以及世界观问题的对话,为寻求基督的福音和中国文化的契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开创性探索,留下了天主教传播史上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双方对话的内容和所持的各宗教文化背景及神学观点,宇宙论、本体论、目的论对当今福音的传播,与异质文化相融合,都具有借鉴和警醒意义。
历史感想
从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利玛窦之所以广交社会名流,舌战高僧三淮,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博学多才、温文尔雅的高贵气质,以博取文人学士对他的仰慕和赞美,而是透过自然哲学和人性的伦理之光,引导人们认识天主的圣道。梵二之后,教会鼓励基督徒要尝试与不同的文化和宗教进行公开地对话,本着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不同处境中活出福音的精神。因此,利玛窦神父追求真理的态度和精神,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基督徒而言,依然有其现实意义。我们应祈求天主赏赐无畏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愿天主降福大家,有一颗明达而智慧的头脑去理解天主的福音,有一颗不畏困难,积极传福音的精神。END
策划:段春生神父一校:孟建梅、韩娟娟组员:王路易、刘玉玲、武锦俊张恩荣、魏红梅、薛静二校:林冬凤修女张碧谨修女张占英修女殷冬雪弟兄李正刚神父主讲人:段春生神父编辑:段春生神父王安靖林冬凤修女马青平殷冬雪段春生神父中国教会史往期回顾?首批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下)--段神父教史系列(十一)?首批耶稣会士来华传教(上)--段神父教史系列(十)
?孟高维诺主教——第一位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段神父教史系列(九)
?拉班扫玛和马尔谷——景教知名人士--段神父教史系列(八)
?景教在中国--段神父教史系列(七)
?中国天主教史概论--段神父教史系列(六)
?动荡中的近现代教会--段神父教史系列(五)
?宗教改革与天主教复兴运动--段神父教史系列(四)
?早中期教会简史--段神父教史系列(三)
?从梵二看教会的灵修(下)-段神父教史系列(二)
?从梵二看教会的灵修(上)-段神父教史系列(二)
?从梵二看教会的共融--段神父教史系列(一)
?早年利玛窦--段神父中国教会史系列(十二)
?--段神父中国教会史系列(十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maalm.com/lmfz/5134.html